您当前的位置:文化渊源

田园诗人范成大与黎阳

发布时间:2011-11-30 17:29:21

    范成大(1126—1193)字致能,号石湖居士。平江吴郡(郡治在今江苏吴县)人。南宋诗人。他父母早亡,家境贫寒。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,初授户曹,又任监和剂局、处州知府,以起居郎、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,后历任静江、咸都、建康等地行政长官。淳熙时,官至参知政事,因与孝宗意见相左,两个月即去职。淳熙九年(1182)退隐到故乡石湖。卒谥文穆。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,他才华横溢,与尤袤、杨万里、陆游齐名,号称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     宋孝宗乾道六年(1170)夏天,范成大被皇帝任命为资政殿大学士。作为外交大臣,他奉命到北方的金国去谈判国事。此时,距金国灭北宋已有40余年,南宋与金国划淮河为界,每年,南宋小朝廷都要以侄子辈的身份给金国进贡。这次委派范成大出使金国,南宋小朝廷想以恳请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与尊严。这其实是一种幻想,连宋孝宗本人也知道,此行不但没有一点胜算,而且凶多吉少。临行前,宋孝宗对范成大说,这次你去金国凶多吉少,要自己珍重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范成大做好当苏武、被扣留的心理准备。    范成大慨然出发了,经过宋朝的旧京城汴梁时,正值天气炎热,烈日当空。范成大不顾暑热,来到汴梁城里的州桥,看到故都荒芜颓毁,目睹昔日淙淙流淌的汴梁水上大动脉汴河已经干涸,昔日的繁盛皆成过眼云烟,真是不胜感慨,思绪无限,压抑、悲怆而又满怀忠义豪情。更让范成大心碎的是当时被金兵大肆劫掠过的汴梁百姓,因为汴梁沦陷已久,汴梁的许多百姓染上了金人的习俗,男子竟然也是髡顶的模样。然而,见到范成大这个南宋朝廷的官员,故都汴梁父老忍不住流泪叹息,纷纷给范成大行礼。    汴梁附近破败的风景让范成大心情沉重,他继续北上,到达滑台。匆匆忙忙渡过白马津(黎阳津)。第二天清晨,扬鞭催马奔驰大伾山,在大伾山麓徘徊不前,思绪万千。喝马驻足,举目观看。他看到滑州城、黎阳城一片荒凉景色,修于政和五年(1115)的天成桥、荣光桥一片废墟,想到了1127年的靖康之难,北宋灭亡,南宋南迁。如今大好河山被金国霸占,昔日美丽的大伾山已丧失灵气,往昔滔滔的黄河水已近乎断流。在白马渡口仅有少量的积水,看到一个渔夫吹笛划桨驾舟而来。顿时,国事、家事、烦恼事涌上心头——亡国之恨、割地之忧、称臣之耻一起困扰着范成大,范成大慨叹渔夫没有忧国之愁,还无忧无虑地吹笛奏乐划船捕鱼傻高兴,想到大宋失去半壁江山,自己此次出使金国捍卫主权,国家安危集于一身,也不知命运如何,后果怎样,不仅为江山社稷担忧,不觉潸然泪下。情不自禁地在马上题《旧滑台》诗一首:“大伾山麓马徘徊,积水中间旧滑台。渔子不知兴废事,清晨吹笛棹船来。”后来他直奔金国。在金国,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“陵寝”地事,范成大慷慨陈词,不畏强暴,几乎被杀,却不辱使命而归。后来,范成大写成了出使金国的日记《揽辔录》,文字感人,其中有描写路过开封、黎阳时见到的情景。
   范成大从江西派入手,后学习中、晚唐诗,继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,终于自成一家。其诗题材广泛,风格平易浅显、清新妩媚。诗题材广泛,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,如《青远店》、《州桥》、《双庙》等,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。爱国情感激昂悲壮。其《催租行》、《后催租行》、《缫丝行》、《劳畲耕》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,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他晚年所作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六十首,不但是他的最传诵、最有影响的诗篇,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。描绘了农村景物、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,风格清新明快,优美流畅,富有韵味,有民歌之特色。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。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。词作情长意深,与秦观相近,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。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,到清初影响更大,当时流传着“家剑南而户石湖”的说法。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、山川行旅、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。杨万里《石湖居士诗集序》说:“(范成大诗)大篇决流,短章敛芒;缛而不酿,缩而不窘。清新妩媚,奄有鲍谢;奔逸隽伟,穷追太白。求其支字之陈陈,一唱之呜呜,不可得世。
 范成大有《石湖居士诗集》、《石湖词》等。 清代沈钦韩有“石湖诗集注”。 

  来源:鹤壁市浚县县委统战部  作者:朱光临